2006年8月,中华骨髓库在进行骨髓标本的取样。就在那时,正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的一位学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四年后,当北京红十字会找到她并告知她一名广州患者和她的骨髓基本配型后,她毫不犹豫的答应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那位患者。她就是北京分库第97例志愿者—中轻国际小赵。
当这位坚强的女孩子躺在海军总医院的骨髓采集室里,北京红十字会的领导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2010年1月18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小赵HLA初配型与广东的一名患者相合。
1月22日,北京分库再次为小赵抽取血样进一步检测,高分化验与患者相合。
3月22日,小赵体检合格。
几天后,小赵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字确定了捐献。当问到家人对于捐献骨髓的态度时,她表明,家人虽然开始不理解和担心,尤其男朋友更是心疼,多次劝她放弃,但她非常坚定的拒绝了:“如果我这个时候放弃,那就等于放弃了一个生命,我一定要捐献!” 在她强烈的坚持下,家里人最终赞同了她的做法。
4月7日下午,小赵入住海军总医院。
虽然注射时会有疼痛,但为了患者能早日的恢复健康,小赵表示再大的痛苦也没有关系。4月12日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日子终于来了,此时为患者的最佳移植期。采集的过程是艰难的更是感人的:采集造血干细胞的针管很粗,需要从肘静脉进行穿刺。小赵因为体质的原因,血管非常细,穿刺经验非常丰富的护士长要让那么粗的采集针管穿刺成功并保证干细胞顺利采集出来实在很困难,反复的穿刺从早上8点多一直进行到10点还没成功,此时血液科主任提出可以从颈静脉进行穿刺采集,在权衡了各项利弊并征得了小赵的同意后,由资深的麻醉科医生对她进行颈静脉置管,10点30分,采集干细胞的血细胞分离机终于转动起来了。在场的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无不为这个坚强和勇敢的女孩动容。
4月12日下午3点,整个采集顺利完成。随即“生命种子”空运到广州,缓缓注入患者体内。死与生的河津,幸有大爱摆渡。小赵说,她希望能在梦里看到素未谋面人的笑脸。
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是几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是几百万分之一,或许这就是一种缘,一种“髓”缘。让我们向小赵致敬,学习她那种无私待人的精神,同时也让我们共同祝愿那位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复,祝福小赵身体健康,让幸福永伴这位好心人。